首頁  |  行業(yè)風向  |   國際動態(tài)  |  正文
挪威暫停深海采礦計劃
發(fā)表時間 :2024-12-05    來源:中國礦業(yè)網

  據Mining.com網站報道,挪威政府已經暫停備受爭議的北極領海采礦計劃,為換取對國家預算支持,已經同小型左翼環(huán)境組織社會主義左翼黨(Socialist Left Party,SV)達成推遲深海采礦計劃協(xié)議。

  挪威政府原本打算在2025年初頒發(fā)該國首個深海礦產勘探許可證。在SV施壓下,準備工作已經放緩,但挪威政府強調,將繼續(xù)進行環(huán)境影響評估和監(jiān)管體系構建。工黨首相喬納斯·加爾·斯托勒(Jonas Gahr St?re)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,“這是推遲,不是結束”。受此消息影響,挪威首個海底采礦企業(yè)格林礦產公司(Green Minerals)股票下跌了40%,周一收盤價為0.32歐元(0.34美元)。盡管如此,這家公司仍聲稱,希望能夠在2020年代末啟動深海采礦。

  1月份,挪威成為世界首個向商業(yè)深海采礦開放領海的國家,盡管環(huán)保組織和漁業(yè)部門警告可能危及脆弱的深海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。年初,挪威國會以80對20投票通過一項法案,批準開放大約28萬平方公里(10.8萬平方英里)的北極海底進行勘探,其面積比英國國土還大。

  環(huán)保組織把挪威暫停深海采礦譽為“重大勝利”。正在起訴挪威政府的世界自然基金會(The World Wildlife Fund,WWF)稱,該國沒有對深海采礦可能帶來的影響進行足夠的研究。挪威環(huán)境部同樣有如此擔憂,稱目前的影響評估缺乏必要的科學和法律依據。同時,深海采礦支持者則強調,稀土和鎳、錳及銅等電池金屬的安全供應對于歐洲低碳經濟轉型極為重要。

  國際能源署(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,IEA)預測,到2040年,全球清潔能源技術轉型將推動銅和稀土需求增長40%。特別是鎳、鈷和鋰將分別增長60%、70%和90%。鼓吹者認為,深海采礦能夠滿足這些需求,而且環(huán)境影響低于陸地采礦??茖W家警告,人類對深海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的了解還很少,污染、拖網捕撈和氣候變化已經給海洋帶來了巨大壓力。他們警告說,在沒有全面了解潛在影響的情況下,不要進一步破壞。

  負責監(jiān)管世界54%海底面積的國際海底管理局(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,ISA)已經向私營和國有企業(yè)頒發(fā)了32份國際水域海底礦產勘查合同。走在前列的為加拿大梅塔斯公司(The Metals Company),多年來該公司一直在推進富含鈷、鎳、銅和錳等多金屬結核開采計劃,主要目標為位于夏威夷與墨西哥之間的太平洋克拉利昂-克利珀頓(Clarion-Clipperton Zone)礦帶。這家來自溫哥華的加拿大企業(yè)希望ISA明年7月出臺深海采礦法后能夠在2025年晚些時候投產。

  ISA即將上任的領導人、巴西海洋學家萊蒂西亞·卡瓦略(Leticia Carvalho)對此表示懷疑。她認為,可能仍需要多年的談判來制定規(guī)則,才能充分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大部分未知的深海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免受采礦的有害影響。明年1月份卡瓦略上任,將成為領導這個聯(lián)合國下屬機構的首個女性科學家。